浅谈微班会课的运用
刊发时间:2022-09-26
A3版
作者:凌花
近年来,上好班会课成为许多学校和班主任研究的热门话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由于传统的主题班会与活动性质,目前大多数主题班会流于形式,或者教育时机滞后,无法及时正确引导班集体的道德教育和学生的人格。微班会课顺势而生,对解决目前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起了创新和平台的作用。
微班会是微型主题班会的简称,微班会不仅仅是主题班会的补充,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的活动形式。微班会是针对性强,花费时间少,解决问题及时,场地不限,自由灵活的一种面向集体的教育形式,它是主题班会的有效补充,让班级管理更加充满人情味,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微班会的方法灵活,课时灵动,时间短,长则十分钟左右,短则一、二分钟,做到班级问题及时处理,工作布置快速行动。与班主任日常随意教育相比,微班会有明确的主题,每次召开前,无论时间长短,都需精心准备;无论重大主题,还是微小话题,均长话短说。
微班会在选题和普通主题班会的选题一样,是十分丰富的。一句名言,一副对联,一首诗,一个桥段,一个故事,一篇美文,一个图片,一个小视频,一个幻灯短片,班级、家庭、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皆可成为微班会的素材。
上好微班会课,要善于收集素材。平时在课堂上、活动中,多拍照、录视频资料保存备用,务必做到每个学生都要有照片或者视频;收集一些励志的,或者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必要时还可以收集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寄语短视频;平时还可以从网上、新闻、电视等多渠道收集素材,包括视频、照片、故事、游戏等等,为随时都可能开微班会课做好准备。
上好微班会课,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教育契机就像机遇一样,经常出现却不容易把握,要有迅疾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思考;要有能言的“嘴”,善于鼓动;要有灵活的“脚”,善于走进学生之中。
上好微班会课,要善于运用学科教学植入渗透。实现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可以极大提高班级建设水平。班主任要将学科教学作为班级工作的重要资源,整合教师团队充分运用微班会介入班级建设。学科融合有利于突显学生作为课程主体的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科融合创设真实、生动,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情景是实现微班会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育无处不在,班会形式多种多样。微班会以小而精的形式,成为班主任老师耕耘学生精神领域最趁手的武器,适合学生日常教育,巧妙组织运用后,能触动学生灵魂,能切切实实解决问题,是高效实在的育人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温暖人心的效果,进而收获丰硕的成果。
微班会课最大的价值不但在微,充分解放老师的劳动力和尽情发挥学生的个性,而且在教育中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巧妙地把老师的主导作用“润物细无声”地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弥补了传统主题班会的滞后性、流于形式等不足,及时正确引导班集体的道德教育和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