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沧源少年在编程学习中追梦

    刊发时间:2022-09-26

    A2版

    作者:朱海

      从地图上看,沧源佤族自治县在中缅边境,地处边疆。

      从编程教育成绩来看,沧源名列前茅:在2021—2022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沧源学生表现突出,共提交参赛作品340件,初赛获奖204件,45人入围云南省复赛,6人在全国决赛中斩获一、二等奖。

      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企地合作    创新培养模式

      每周五下午,是沧源县勐董镇中心完小的兴趣班时间。

      综合楼顶层的电脑教室里,编程兴趣班的学生正兴致勃勃地使用腾讯扣叮编程教育平台制作各种实用的程序和小游戏。

      “编程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孩子们带来一项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与时俱进的思维和意识以及学习、动手能力,开拓视野,发现自己的另一种可能。”采访中,勐董镇中心完小信息技术老师陈元春提到身边几个学生有目共睹的变化,并特别讲述了小陆的故事。

      “因为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他性格孤僻、生活难以自理、厌学倾向突出。”陈元春说,一个偶然的机会,腾讯的培训老师发现小陆在编程方面很有天赋,便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后来,小陆拿到了不少编程比赛奖项,还去到深圳参加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他慢慢变得自信、开朗、积极起来,主动交朋友、融入群体,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提升很快。“眼里有了光,脸上有了笑容。”在陈元春看来,人的改变是教育最大的意义之一。

      “目前,学校在编程教育方面已经形成创客小组、兴趣班、日常教学三个专业层级,覆盖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陈元春告诉记者,至今,由腾讯与沧源县政府合作的编程教育公益活动“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已走过第四个年头。“自2019年开课以来,腾讯扣叮在创意实验室和Python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游戏实验室等编程学习工具,不断丰富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负责人张煜瑾说,今年腾讯扣叮更是上线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在自研的腾讯游戏织梦引擎支持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在线上就可以完成机器人搭建、编程以及模拟运行等内容。同时,该引擎技术提升了软件运行环境的适配度,让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能开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科创教育。

      在沧源,由于条件有限,绝大部分编程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为帮助更多教师更好、更快地掌握编程知识,腾讯扣叮每年都举办多场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并通过微信群、腾讯会议等渠道进行讲解和一对一辅导。”张煜瑾介绍。

      经过努力,沧源全县11所中学、13所中心校现已全部开设腾讯扣叮提供的免费编程课程,平均每年覆盖超过5000名中小学生。每年的优秀学生还可以通过选拔前往深圳腾讯滨海大厦,参加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总营活动,与全国各地优秀青少年现场交流竞技。“4年来,沧源和腾讯共同探索,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系统、成熟的编程教学模式。”沧源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龚正富说。

      

    多方协同    创新教育理念

      日前,第四届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沧源分营结营。借结营典礼之机,记者走进沧源,实地了解、感受这座边陲小城开展编程教育的经验和成果。

      “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家需要,信息技术和创客教育对边疆山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和资源共享具有重要作用。”龚正富介绍,沧源县10多年前就开始探索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9年10月,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沧源召开,沧源向全省各州(市)和区(县)教育系统展示教育信息化促均衡提质量的做法和成效。同年12月,中央电教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应用“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工作会在沧源召开,全国27个省份的160名代表观摩沧源网络教研全覆盖案例。2020年8月,沧源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但我们相信,今天播下的种子多年后会长成更多具备现代思维和技能的人才,用新手段、新技术为沧源传统特色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龚正富表示。

      与大城市的信息化基础不同,在沧源推广编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那会儿,不仅是学生和家长,就连一些年轻老师都对编程教育存在不理解和质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陈元春回忆,因为在生活和工作中亲身体会过信息技术的方便和重要,2018年,已经40岁的她报名成为第一批接受编程培训的老师。

      “随着编程教育的正面影响渐渐显现,改变了大家的态度和认识,越来越多的老师主动加入培训的行列,很多家长也愿意给孩子们学习编程更多支持和肯定。”陈元春说。

      科班出身的“90后”李婕是沧源县勐来乡九年一贯制中心校的信息技术老师,起初教编程时,她觉得压力挺大。“一方面是教学设备跟不上,电脑老旧、配置较低,有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卡顿。另一方面是家庭条件导致许多孩子小时候没有太多机会接触电脑,信息素养和领悟能力较弱。”

      最近几年,李婕感受到教学理念和环境都在变好,不论是教育部门的重视还是腾讯扣叮提供的技术支持,都为她解决了不少教学上的难题。“扣叮的技术人员会定期对软件使用情况进行回访,根据反馈更新完善相关内容,还专门制作贴近孩子喜好和地方特色的元素,相比枯燥的理论和代码知识,更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上手,有助于解决欠发达地区编程学习的门槛问题。”

      “作为教育部门,在地方政府的关心下,我们将尽力争取云南省、国家层面项目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紧改善设备老化的情况。”龚正富说,与此同时,他们还计划与腾讯及全县一线编程教师加强交流研讨,系统梳理总结4年来的工作经验,为国内类似地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云南日报记者    朱海

      原载《云南日报》2022年9月25日5版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