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用真挚的爱为国守边

    ——记云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镇康县外事办主任何红梅

    刊发时间:2022-09-30

    A1版

    作者:董文静

      “在我们的边境线上,每一棵界桩都像孩子一样,比我的生命还珍贵。”干了19年外事工作的何红梅有着这样的“界桩情结”。

      今年47岁的何红梅一头短发干净利落,厚厚的近视眼镜下,眼神笃定有光,别看她身形娇小单薄,骨子里却透露着坚毅果敢。

      中缅边界镇康段近100公里的边界线,曲折蜿蜒,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多变。为清楚地掌握界线走向,何红梅坚持带领外事干部徒步上界巡查,用脚步丈量边界线,对辖区内每棵界桩的现状她都清清楚楚,每段界线走向都了然于胸。

      一寸山河一寸金,外事工作的这份职责和使命感时常激励着何红梅忘我、无我。2021年7月,在镇康县构建智慧边境管控体系项目建设中,个别缅籍边民不理解,阻挠施工,闻讯赶到现场后,面对情绪过激的边民,何红梅和同行的工作组人员,依据中缅两国议定书和附图标明界线走向,据理力争,将施工人员和车辆护在身后。

      “我很佩服红梅姐不卑不亢的处置态度。”回忆起当时激烈的情形,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外事干部李云志由衷地说。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呼啸而至,作为地方应对境外各项事务的专门机构,县外办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全县疫情防控对缅沟通协调、会晤磋商以及涉缅疫情应急处置等艰巨繁重的工作。

      南伞口岸停止了人员往来,但对外交往不能停,公函材料需要频繁传递,防疫物资要相互交接,为减少人员频繁接触和保障外事同事们的安全,每次函件往来何红梅都坚持自己去口岸接收。800多天,中缅双方互通信息、互通函件从未间断,累计对外电话对接联络4700余次、组织见面或视频会谈会晤60次、函件往来347次。

      2020年12月18日,何红梅到南伞口岸核酸采样点了解从缅甸果敢地区返回人员情况时,得知1名回国人员体温偏高,迅速协调负压救护车将该发热人员转至定点医院再次检测确认,考虑到潜在风险,她一直在医院外等候到凌晨2点收到确认信息后才放心回家。

      2021年4月,5名在境外居住的中国公民先后在境外去世后,因疫情原因骨灰无法运回国内,为了帮助家属让逝者魂归故里,何红梅多次与缅方对接,多方奔走呼吁,前前后后忙活了40多天终于将事情顺利办妥,逝者家属还赠送了锦旗。“记得当时一位家属激动地跟我说,‘大姐,你们虽然不是我们的亲人,但胜似亲人。’看着满脸真挚的家属们,我觉得我们的努力和付出都特别值得。”何红梅回忆道。

      镇康县发生本土病例以来,对内,何红梅还要兼顾单位网格值守,无暇顾及家里。想起今年刚上初中的儿子,她心生愧疚:“每次深夜回家,或是半夜出门扔下他一个人睡在家里,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和他说着对不起,而他每次看见我出门,都会说妈妈你放心吧,我可以自己做饭、自己睡觉,你安心工作就好。”

      愧对小家,但无愧国家。

      何红梅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守边固土、义无反顾,边境维稳、不惧生死,抗疫当前、奋勇担当的新时代外事工作者。工作能力突出的她,2022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