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5年06月13日 星期五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临沧要闻 > 凤庆紫微村:“四轮驱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凤庆紫微村:“四轮驱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5-08 09:45 新闻来源: 临沧新闻网  浏览量:2548

近年来,凤庆县新华乡紫微村以党建为核心引擎,将非遗传承与文化振兴深度融合,以青年为先锋、阵地为依托、融合发展为路径,不断激活民族文化内生动力,让古老苗寨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新生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10.jpg

党建引领,锻造非遗传承“先锋队”。紫微村党总支部创新“双向培养”模式,将优秀非遗传承人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育成非遗传承者,构建起“党员+非遗传承人+苗族儿童”的“1+1+1”联系制度。通过定期开展文化骨干培训班、组织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文化传承队伍。目前有省、市、县非遗传承人10人,非遗项目16项。2024年,依托市、县非遗中心成功举办苗族芦笙舞及苗族刺绣培训班,选派2名苗绣绣娘到上海学习,组织芦笙舞团队参加凤庆红茶节、贵州省榕江县“村超”、临沧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秘境临沧·非遗大集”购物节系列活动展演。

12.jpg

青年担当,搭建文化传播“新舞台”。在基层文化骨干试点工作中,注重选拔和培养热爱文化、有责任心的青年文化骨干,培养了一支由8人组成的青年文化骨干队伍。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踩花山节、射弩比赛等民族文化活动,激发村民热情,凝聚起民族团结之力。同时,村“两委”积极引导青年文化骨干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紫微村的苗族文化,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苗族刺绣、芦笙舞等传统文化生动展现给广大网友,进一步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增强文化影响力。

11.jpg

阵地赋能,打造民族文化“会客厅”。整合资源资金400多万元,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苗文化传承馆1所,苗族文化传承展览展室4个,“双语”室1间,村史室1个。建成苗文化广场1个,苗族织布工艺保护传承室150㎡,安置纺织机6台。依托沪滇携手兴乡村项目建设文化长廊110m、浆染房70㎡、苗族文化特色牌坊1座、依山挖建生态步道480m、靶场1座,发展苗绣家庭作坊1户。同时,结合苗族文化特色,在村内设置文化宣传栏、文化墙。让村民组织文化活动有场所、有平台,让民族文化展示有“窗口”。

微信截图_20250508095413.jpg

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以讲一段走进文明的发展历史、唱一首爱国爱党的山歌、组一队热情的打歌队、跳一支令人难忘的舞蹈、织一片原生态的麻布、绣一朵独具特色的花、酿一壶好客的沃陀箩酒、吹一曲动听的大芦笙、做一道特色的苗家菜为载体,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开发民族特色美食、生态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旅游产品,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将民族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中,举办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文化传承活动,集中展示村寨文化,丰富游览内容。同时,加大对特色村寨的包装、推介、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融媒体记者     付元刚     通讯员    字林玲      编辑    付元刚)

相关阅读
罕见又可爱!马来穿山甲现身沧源
技能培训+服务升级!临沧这样破解农村就业难题
2025年云南省老年人乒乓球比赛在临开赛
 
沧源:让观鸟人“疯狂心动”的宝藏地
临沧“云品出滇”推介会走进南京
我市各地野生菌上市
 
图片导读
 
沧源:让观鸟人“疯狂心动”的...
 
双江:“金果果”奏响乡村振兴...
 
云县这个村的“甜蜜事业”“蜂...
 
临沧市13382人参加高考,各项工...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扫码加入“智慧熊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