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沧江网评 > 菌子好吃,但别让“舌尖盛宴”变“急救现场”
菌子好吃,但别让“舌尖盛宴”变“急救现场”
发布时间:2025-06-12 15:08 新闻来源: 临沧新闻网  浏览量:4124

云南的夏天,空气中飘着浪漫的不止玫瑰,还有野生菌独特的鲜香气息。每到这个季节,朋友圈里总有人晒出一锅锅色泽诱人的野生菌美食,让人垂涎欲滴。然而,在这美味背后,却暗藏着致命的危机,野生菌中毒事件屡屡登上热搜,上演着“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的现实版。野生菌食用安全,已成为这个季节不得不说的重要话题。

野生菌的“魅力”不言而喻,鸡枞的鲜甜、干巴菌的醇厚、牛肝菌的嫩滑,每一种都让人欲罢不能。正因如此,很多人在面对野生菌时,往往忽视了潜在的风险。部分人凭借着“祖祖辈辈都在吃”的经验,盲目自信地采摘、烹饪不认识的野生菌;还有人在购买时,轻信商家“无毒可食用” 的说法,将安全抛之脑后。殊不知,云南拥有至少2753种野生菌资源,其中可食用的有900余种,有毒的多达200余种。一些毒菌的毒素复杂,误食后不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幻视幻听、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野生菌的诱惑,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和谨慎。首先,要牢记“未知不食”的原则,不随意采摘、购买自己不熟悉或来源不明的野生菌。即使是熟悉的品种,在烹饪时也一定要确保煮熟煮透,高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毒素的危害。同时,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酒精可能会加速毒素在体内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

除了个人要提高警惕,相关部门也需加强监管和宣传。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野生菌交易市场的巡查力度,规范售卖行为,杜绝有毒野生菌流入市场。此外,媒体、社区、医院、餐馆等要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广泛普及野生菌辨别知识和中毒急救措施,让更多人了解野生菌安全食用的重要性。 

野生菌虽美味,但生命更可贵!希望大家对野生菌保持敬畏之心,安全食用,让这个夏天只有舌尖上的美味,没有“躺板板”惊险。

(作者:魏丛岭)

临沧新闻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菌子好吃,但别让“舌尖盛宴”变“急救现场”
端午节:在传承与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
紧扣重点任务把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以文明之举绘就城市底色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不断开创临沧发展新局面
 
图片导读
 
沧源:班洪乡多举措推进新时代...
 
【兴滇润边】临翔:文化惠民润...
 
永德县:4.48万亩沃野披“绿装...
 
耿马:“专家团队+科技服务队...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扫码加入“智慧熊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