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临沧要闻 > 沧源:科技赋能咖啡产业 佤山开启“金豆”时代
沧源:科技赋能咖啡产业 佤山开启“金豆”时代
发布时间:2025-06-19 09:04 新闻来源: 沧源融媒  浏览量:4197

仲夏时节,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咖啡种植基地,一场关于咖啡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推进。曾经依赖传统种植的农户,如今在科技的助力下,将一颗颗咖啡豆变成了“金豆豆”。从品种选育到智慧种植,从微生物发酵到品牌创新,沧源正以科技为画笔,在佤山深处勾勒出一幅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png

科技引入:让佤山土地“啡”凡起来

沧源的咖啡种植史可追溯至2013年,但早期因品种老化、技术落后,产业发展一度陷入瓶颈。2019年,秋珀庄园的进驻成为转折点。庄园与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在糯良乡班考村天坑建立了千亩连片咖啡种植基地,引进萨奇姆、瑰夏等27个优质品种,并开展高海拔咖啡种植试验。

“以前种玉米,亩产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改种咖啡,加上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全家年增收超5万元。”糯良乡班考村村民魏学芳站在自家咖啡地里,手指着漫山遍野的咖啡树感慨道。她口中的变化,源于沧源推行的“支部牵头、企业带动、基地研发、农户参与”模式——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户参与种植管理,合作社统一组织协调,公司保底价收购,形成利益共享的产业闭环。

在勐省镇农克村,600亩咖啡基地采用“粮食+咖啡”套种模式,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升土地效益。“咖啡采摘期与农忙错开,老人小孩都能参与,每亩年均增收超6000元。”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田国庆介绍,2025年该村咖啡总产量预计达60万公斤,带动农民增收400万元以上。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2).png

智慧种植:让咖啡树“喝”上科技水

在秋珀庄园的咖啡基地,每棵咖啡树都配备了专属的“身份证”——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情况。“我们采取有机种植模式,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全面打造绿色基地。”庄园技术负责人龚帆书展示着手机里的监测数据。

更具创新性的是“稻咖融合”模式。庄园与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在咖啡林下推广“水稻旱种”技术,每亩产量达400公斤,加上咖啡收入,亩均综合效益突破8000元。“这种立体种植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还通过微生物共生改善土壤结构。”龚帆书说,该模式已覆盖班考村农户460户,下一步将在沧源广泛推广。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3).png

精深加工:让咖啡豆“跃”向新高度

走进秋珀庄园的咖啡加工厂,智能化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鲜果经过脱皮脱胶、发酵、烘焙等多道工序,最终变成香气四溢的精品咖啡豆。庄园负责人赛敏介绍,目前,庄园的“天坑水洗萨奇姆”咖啡豆在2024年全球咖啡生豆大赛中斩获第五名,2025年更以89.96分夺得云南瑰宝咖啡生豆大赛冠军,创下每公斤13150元的中国咖啡价格新纪录。

科技赋能下,沧源咖啡产业链不断延伸。工厂不仅生产烘焙豆、挂耳包,还开发出冷萃浓缩液、咖啡文创产品。2025年投产的精深加工车间,将进一步提高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预计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4).png

品牌突围:让佤山咖啡“香”飘世界

在沧源“天坑”景区旁的咖啡体验馆,游客可以参与从采摘到冲泡的全流程体验。“我们将佤族图腾元素融入咖啡包装,推出‘司岗里’系列文创产品,游客不仅能喝到咖啡,还能带走佤族文化记忆。”体验馆负责人介绍,通过“咖旅融合”,庄园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咖啡产品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0%。

品牌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沧源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建立咖啡品质追溯系统,实现从种子到杯子的全程可追溯。“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咖啡豆的种植海拔、加工处理方式、风味描述等信息和杯测评分,这大大提升了产品信任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云东说,目前“沧源咖啡”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微信截图_20250619090745.jpg

未来图景:让科技与文化“融”出新生机

站在佤山之巅俯瞰,万亩咖啡林与茶园、稻田交织成绿浪。沧源正以科技为引擎,描绘咖啡产业的未来蓝图:到2025年底,全县咖啡种植面积将达7000亩以上;2027年实现1.5万亩种植规模,打造集种植、加工、文旅、研学于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集群。

“我们计划通过传统技艺,把沧源的咖啡与文化相融合,以别具一格的咖啡文旅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赛敏透露,庄园将与佤族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咖啡渣手工艺品,让传统技艺在科技浪潮中焕发新生。

(融媒体记者    付元刚      通讯员   关汪武    赵志明      编辑   付元刚)



相关阅读
徐贤在灌区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强调 全力打造经得起检验 让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民心工程 德政工程 发展工程
临沧:“六种模式”做优林下经济
赤子之心永不老!离退休干部登台献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6万亩的茶海秘境,你去过了吗?
63亿从何而来?临沧给出6种林下解析
还有“奶爸”哄孩子画面!汛后云州依然暖
 
图片导读
 
沧源:班洪乡多举措推进新时代...
 
【兴滇润边】临翔:文化惠民润...
 
永德县:4.48万亩沃野披“绿装...
 
耿马:“专家团队+科技服务队...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扫码加入“智慧熊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