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沧江网评 > 在临沧文学史的林荫里漫步
在临沧文学史的林荫里漫步
发布时间:2022-05-29 08:11 新闻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量:6998


54c547eff03154d0f2e5bad452f.jpg

 由临沧著名作家、诗人何松所著的《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于2021年春节前夕出版面世了,这是何松继《徒步红尘》《云南的河》《在澜沧江这边》《人间茶话》等诗集、文集之后,又一本力著。
  虽然,《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拥有诗样的题目,表面看起来也就是一部个人文集,但骨子里根本就是一部“临沧文学史”,无论是从体例、还是内容上而言。通过何松的文字和他的讲述,漫步于临沧文学史的林荫里,我们其实不难感受其中的美丽和魅力,窃以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第一次相对完整、系统的梳理、总结和概括了临沧文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何松所言:“回顾了临沧文学创作发展所走过的路,梳理了临沧文学发展的脉络。”关于这一点,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胡彦在此书序言中这样写道:“《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结构严谨,体例规范,融史料性、学术性为一体。这既是云南州市文学史的开山之作,也是文人著史的优秀之作 。”何松根据这些有限、碎片的材料,以自己的才识、学养,把他们加以完整的梳理、概括、总结,并进行新的阐释。或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其开创之功,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而且,何松的这种梳理、总结和概括,不仅对今后整个临沧市乃至整个云南省各州市(包括县、区)文学史的梳理、总结、概括、编撰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二、《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书写临沧文学发展史,纵贯古今,分为“上编古代文学”“中编近现代文学”“下编当代文学”三个分期,就篇幅而言,临沧古代文学占46页,近现代文学占43页,而当代文学占116页,真正的略古详今。就其编写来看,古代文学偏重于临沧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特别是佤族、拉祜族的神话传说、歌谣和诗史;中编偏重于汉文化在边疆临沧的传播及晚清、民国时期重要几位诗人、作家介绍;而当代文学,则以条块诸如“临沧的诗歌创作”“小说创作”“散文和报告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创作、戏剧、影视剧创作、民间文学”加以分述,每一块包含该块领域的概述、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介绍。这样的处理,既是面对历史和现实的无奈,也是正视问题、不足的坦然。
  为什么这样讲?原因很简单,临沧文学史难写。临沧文学史难写,难在资料严重匮乏。关于这一点,何松本人也是深有体会的,他在“后记”里面写道:“‘临沧文学史’难写,主要是资料难以收集,因为‘临沧’这地名是1954年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地理版图上的。临沧8县(区)的志书几乎都从明代以后开始写起,明代以前的古代文学史资料就更难以找到。”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考验著写者表演高空走钢丝的“平衡力”。临沧当代文学,时间距离不远,作家、诗人健在,资料容易搜访,可以分块详细书写,全面审视。因为,临沧当代一些作家、诗人,他们的写作喜好、能力、才情、气质影响,他们的创作不会囿于诗歌、小说、散文或者评论等某一个领域,而可能会横跨几个领域,如杨红旗,不仅小说极佳,诗歌、散文同样优秀;又如何松本人,虽以诗歌享誉云南,其散文、小说、评论丝毫不逊色于其诗歌。而他们的小传、创作景况,在各块领域中都反复出现。
  第三、《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闪耀着诗的光芒和批评的理性之光。《临沧文学的往日时光》虽为临沧地方文学史,学术性较强,但捧读此书,却很少有文学史学术性较强的生涩感,文字读起来清新、生动而富有生气,这其实主要得益于作者本身就是诗人的缘故。何松的文字,就像他的诗那样,自然、清新、浑圆、考究、耐读,让人们在了解临沧文学发展的清晰脉络的同时,浸润字里行间浓浓的诗情真意。如引言伊始,何松是这样介绍临沧的:“6500万年前,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合谋做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它们以上苍之手塑造了滇西北高原上那些雄伟而苍茫的群山,它们在中国的西南部不断地碰撞隆起,向南延伸,被称为横断山……横断山的怒山山脉和云岭山脉再往南延伸的部分是老别山和邦马山。公元1954年,一个被称作‘临沧’的地方就诞生在这些群山的褶皱之中。”当然,这样的文字还有很多,无须赘言。
  何松在“下编临沧当代文学”中,在概述临沧当代文学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情况之后,对重点作家、诗人进行了集中介绍,当然这介绍里,包含对他们的写作不足、问题的坦诚批评。这些批评,显然是理性、真诚、善意的,对于发现、总结临沧文学创作发展不无裨益,而且,长期以来,临沧文学缺少的就是这种富有理性、真诚、善意的文学批评的声音,因此,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总之,《临沧文学的旧日时光》作为临沧第一文学史,编写中略古详今,除了具有史的凝重之外,因为有诗的言语,加上理性的批评,让阅读更富张力,直指阅读者的心灵深处,共同构建起临沧文学发展这片森林的美和魅力。(陈梦云 )


相关阅读
让廉洁文化浸润人心
彩云网评:整治形式主义就得硬碰硬
【爱国卫生运动】“爱卫”引领向健康
 
【人民法官鲍卫忠】良好家风涵养更多时代楷模
夯实未成年人控烟法律基石
挖掘用好红色资源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图片导读
 
全市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召...
 
临翔:野生菌探出头来展示美丽...
 
“红色前哨”守护美丽佤山...
 
2024年云南省“爱我国防 强国复...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